2023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新的一年,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
過去一年,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回升向好,經濟增長、就業、價格、國際收支等宏觀指標穩中有進,圓滿實現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季度同比增長4.5%、二季度同比增長6.3%、三季度同比增長4.9%、四季度同比增長5.2%,全年同比增長5.2%,高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美國2.1%、日本2.0%、歐元區0.7%的全年增長預測值,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超過30%。擴大內需對經濟增長發揮支撐作用,疫情防控轉段后,接觸型、聚集型消費持續上升,汽車相關消費也轉降為升,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2.5%。
新增就業實現目標。2023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44萬人,達到年初預期目標。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農民工就業持續改善,12月份外來農業戶籍人口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4.3%,全年均值為4.9%。
價格形勢總體穩定。2023年,隨著我國工業、農業生產增長以及一些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階段性回調,我國價格漲幅低于年初預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2%,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上漲0.7%,保持穩定。核心CPI總體穩定,食品價格偏低,有利于降低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成本。從長期看,我國CPI將呈現總體平穩、溫和上漲的趨勢。
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過去一年,面對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速放緩、少數國家對我打壓遏制的復雜環境,有關方面著力穩外貿穩外資,實現了進出口量穩質升。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為41.7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0.2%。其中,12月份進出口總值規模達到3.81萬億元,創月度規模的歷史新高。一般貿易進出口、民營企業進出口、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以及機電產品出口占比上升,貿易結構繼續改善。年末外匯儲備超過3.2萬億美元,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
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取得新成績
2023年,在增長回升、就業增加、物價較低、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時,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取得新成績。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三次產業穩定增長支撐了經濟恢復發展。2023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4.1%、4.7%、5.8%。農業基礎進一步加強,糧食總產量再創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工業主導作用增強,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穩定,總體規模繼續保持世界第一;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比重上升?,F代服務業加快發展,2023年1—11月,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2.8%、12.7%。國家水網、高速鐵路、5G通信等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
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新型舉國體制不斷健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加強,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提升,涌現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順利返航,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C919大型客機投入商業運行,首艘國產大型郵輪試航,全球首臺16兆瓦大容量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完成吊裝,手術機器人、新型采棉機等高端裝備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新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快速成長,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一系列政策出臺實施。2023年1—11月,全國新設經營主體3020.4萬戶,同比增長10.5%,其中新設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擴大,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印發。2023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8萬家,同比增長39.7%。中歐班列全年累計開行1.7萬列,發送190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18%。
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防范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隱患工作有序推進。糧食安全得到保障,國家糧食儲備充足。能源安全不斷加強,國內石油、天然氣產量增加,電力保供穩價取得成效。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能力明顯加強,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3%,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6.5%。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1%,快于同期GDP增速。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這既是人民群眾辛勤勞動經營的成果,也是國家實施各項惠民惠農政策的結果。針對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養老、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繼續加強。住房領域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深入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全面啟動。生態環境不斷改善,2023年1—12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5.5%,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
當前,我國經濟恢復仍處在關鍵階段,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推動高質量發展前景光明。同時也要看到,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還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
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仍然擁有重要發展機遇。一是超大規模市場蘊含機遇。我國人口規模巨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超過4億人并逐步擴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產生巨大消費需求,由消費結構升級所引致的投資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又會催生新的需求。二是城鄉區域發展空間廣闊蘊含機遇。當前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將會釋放巨大內需。三是經營主體眾多蘊含機遇。我國擁有超過1.8億戶經營主體,創業創新創造潛力巨大。四是產業體系配套完整蘊含機遇。我國產業規模大、體系完備、配套能力強,能夠高效滿足各種類型的市場需求,有利于形成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集聚經濟效應。五是創新支撐發展能力提高蘊含機遇。我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穩居世界第一,研發經費投入居世界第二,還擁有2億多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2億多技能人才所形成的人才紅利。面對數字化和綠色化這兩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趨勢,我們有能力牢牢把握機遇,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六是復雜變化的外部環境危中有機。雖然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地緣政治風險加大,但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經濟全球化趨勢難以阻擋。只要我們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就能不斷改善內外環境,克服各種困難、化危為機。還要看到,當前我國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仍有較大空間。過去幾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沒有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為當前有效應對風險挑戰、積極促進經濟回升向好積累了有益經驗,留下了政策空間。
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做好今年經濟工作,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評價辦法,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各種要素資源,努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要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著力落實好各項重點任務和舉措,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要把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準確識別時與勢、危與機、利與弊,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主動擔當作為,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效檢驗各項工作。
版權聲明:呼倫貝爾擔保網為開放性信息平臺,為非營利性站點,所有信息及資源均是網上搜集或作交流學習之用,任何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則產生一切后果將由您自己承擔!本站僅提供一個參考學習的環境,將不對任何信息負法律責任。除部分原創作品外,本站不享有版權,如果您發現有部分信息侵害了您的版權,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48小時內刪除。 |
蒙公網安備 15070202000375號